“女娲娘娘”遗骸被发现。 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让她重回神话吧!
---三晋蓟县历史故事
“女娲碎地造人”、“女娲补天”的神话传说在中国家喻户晓,被称为大地之母。 就在2012年6月,一则爆炸性新闻震惊了世人,震惊地张大了嘴,再也合不拢了:“根据北京大学C14同位素成人头骨测量结论,以及铭文明代地方书法研究显示,该遗骸是在山西蓟县人祖山窝宫女娲雕像下发现的,可能属于传说中的史前娲皇的遗骸。
山西蓟县,这个黄河边的小县城,很快就被推到了风头浪尖,就连蓟县的百姓也摸不着头脑。
一
相传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人首蛇身。 她觉得世界太孤独了,就在正月初一用树叶和杂草混合的泥土做了鸡,正二做了狗,初三做了猪。农历正月初四属羊,初五属牛,初六属牛。 马。 人类是在农历七月七日被创造的。 起初,泥人是用黄土和泥土做成的,后来他们觉得速度太慢,就把拐杖浸在泥里,扔在地上,就成了活生生的人物。 这就是“女娲捏土造人”的神话传说。 当然,这是后世加工的。 据说动物是用泥土混合树叶和杂草制成的,所以它们身上有毛皮,而人类则用黄泥,所以黄皮身上没有羽毛。 最初,用手捏成的泥人是后世地位崇高的皇帝,而撒在地上的泥人则成了普通百姓。
后来,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在不周山发生了一场大战。 共工战败后,他的头撞在了天地之柱周山上,天塌下来,天河之水倾注人间。 水势汹涌,豺狼虎豹出动,为祸人间。 女娲无法承受自己所造成的灾难,于是炼出五彩石补天,杀神龟得四足撑天地,平息洪水,消灭猛兽,使一切都化为乌有。世间万物皆可和平相处。 这就是“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
这两个传说一直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长。 全国许多地方都供奉着女娲庙宇。 为此,女娲成为人类的始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进程中不可或缺的文化灵魂。 因此,大家一致认为女娲只存在于神话传说中,历史上并没有这样的传说。 很有可能,他在母系社会中是被信仰和崇拜的对象,被赋予了无上的能力。
这样一个神话传说般的人物,竟然在人间也有他的遗骸? ? ?
二
我们回到本章开头的“女娲遗迹”。
2011年3月,一家名为“人祖山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的公司成立。 与蓟县人民政府签署人祖山风景区开发协议。
2011年8月,临汾市文物局、蓟县文管办、仁祖山开发指挥部文物处对仁祖庙遗址进行抢救性清理。 女娲坐像下方还发现了头骨碎片、木字碎片以及一些散落的兽骨。
截至10月9日,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期的文物已全部清理完毕。 残存女娲像脊骨上发现有墨书:“明正德十五年(1520年)五月初一日,天火焚毁九庙。今年6月28日,立柱重修,期间立柱……过往者将其知识传授给后人。”
2011年10月,这些头骨等骨头被送往北京大学文化博物馆进行鉴定和分析。
到2012年3月,鉴定结果显示:C14同位素测年表明,该成人头骨距今6200年,部分骨头为牛羊骨,年代距今2100年至900年。
于是,2012年6月3日,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鉴定听证会在蓟县召开,国内23名专家前来参加。
专家们谨慎地得出结论:“仁祖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祭祀场所,祭祀的是女娲和伏羲。”
但蓟县民俗学家冯燕山却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经鉴定,这些都是古代人的遗骸,六千年前的人是谁?为什么明代人要把祖传下来的骨头埋在地下?”女娲雕像?不是伏羲雕像下面吗?说明它和女娲关系密切,很有可能就是女娲遗迹!”
三
2012年6月8日,“女娲遗骸”被发现的消息立即震惊世界。 短短几天时间,所有人都张大了嘴巴说不出话来。
能证明“女娲遗骸”的不仅是头骨的年代,还有1982年村民发现并看到人骨内包裹着黄丝的木字。 1984年也曾出现过。
...
后来的结果是这样的。 在提供给新闻媒体的手稿中:“这具骨架被明朝人民毫无疑问地认为是娲皇的遗骸。” 被媒体误解为“专家认为是女娲遗迹”。
...
神话就是神话,历史只是历史。 更重要的是,历史分为初级历史和次级历史。 考古学是为了验证历史,但它不能证明神话。 还不如让女娲娘娘回归神话。 我真的不想再发生像玉皇墓、孙悟空墓这样的事情了。
我只是感到困惑,23位专家中没有人质疑这种对神话的颠覆性解释? 随后,民俗学家尹国兴公开表示支持,并坚称这是“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
...
《女娲遗迹》已经过去好几年了,很多争议已经不重要了。 只是感叹蓟县这个人口只有10万的小县,在旅游开发中运用了“事件营销”,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事件营销”。 “耸人听闻”的效果,却与真正的旅游发展目的相去甚远……
不可否认,这个山里的小县城有着悠久的历史。 远古时期,人类就在这里繁衍生息。 人祖山脚下的柿子滩上有一幅旧石器时代晚期的女娲岩画。 女娲的头顶象征着北斗七星的七个黑点。 她右手握着一块石头,摊开下半身。 她脚下的地面上有6个点。 意思是补天造人。 是“人类根源的祖先来自冀州”的证明之一。
四
在很多人心目中,蓟县永远与黄河联系在一起。 也正是因为知道了壶口瀑布,去打听了具体的地理位置,他们才了解到了蓟县。
蓟县古称“曲”。 从县名就可以看出,为避山区“难”而命名为“吉”。 虽然和“吉”同音,但是这个“曲”并不完全是大山深处的“曲”字。 “他妈的”?
正是因为这个“弯曲”,黄河才咆哮如雷,有了母亲河的咆哮。 也正是在“曲”之后,才有了黄河的咆哮——比县名还出名的壶口瀑布。
这不仅仅是1987年王来安的“湖口首次漂流”,也不是1997年柯守良的“世界人类首次飞行”,而是冲破晋陕峡谷束缚的母亲河,400多条河面米突然缩小到30米-50米,汹涌的海浪轰鸣声在滚滚的海浪中传出数英里。 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是中华之魂,是民族的象征。
女娲娘娘,让她回到神话吧。 她应该站在壶口瀑布旁,聆听母亲河的呢喃,感受中华民族的灵魂,勇敢前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