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少林开国将军、少林大师,也是唯一被埋葬的将军。

2024-04-13 -

中国的抗日战争史是一部可歌可泣、令人难忘的史诗。 这段历史,无数革命英雄、抗战英雄抛头颅、洒热血,才成就了今天的和平盛世。 回顾这段历史,你还有哪些感人至深的事迹? 今天我们要回顾一位传奇的开国将军,以及与他相关的深厚革命友谊。

毛主席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带领我们走出战争的阴霾,呼吸自由的空气。 当然,下面的人大多都会听从领导的命令。 敢于跟随的人很少。 他说“不”,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许世友就是一个敢于对毛主席说不的人。 每当他对会议上的发言有反对意见时,他都会直接当众“反驳”。 这样的将军,在历史上恐怕并不多见。

由于他的热情,受到了毛主席、邓小平同志等国家领导人的赞扬。 毛主席称赞他勇敢、坚定、忠诚,遇到困难仍勇往直前。 邓小平同志说,他是一位为抗战作出特殊贡献的人。 许世友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战场上的革命友谊

从古至今,才华横溢、个性鲜明的人很多。 从这一点来说,他们一定很出色。 所以,许世友脾气暴躁,小编并不觉得奇怪。 毕竟他每天都面临着持续不断的战争压力。 ,一个无法承受心理压力的人很可能会崩溃。 但可以说,他的能力和脾气绝对是成正比的。

许世友将军发脾气的时候,让人触目惊心,没有人敢靠近他,生怕引火烧身。 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与其他人不同。 面对许世友的脾气,他并不躲闪,甚至还敢取笑他。 许世友每次遇到这个人也没什么脾气。 他就是聂凤智中将。

两人在革命危机时期相识,抗战初期并无太多交集。 他们只是在“抗日大学”读书时有过一些友谊,但并不深厚。 学习结束后,他们被分配到各自的岗位。 没有时间再聚在一起,直到胶东抗战时期,两人才再次合作,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1943年胶东抗战时期,许世友任胶东军区司令员。 在他的领导下,胶东军区取得了多次胜利,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使许世友在胶东地区名声大振。 当时,聂凤智任魏海军师师长。 两人是上下级关系。 经常发生需要合作的战争。 他们的友谊在一场场战斗中逐渐加深。

许世友土葬_许世友土葬_许世友土葬

当时,许世友对聂风致表现出了充分的信任。 每当有大规模战斗的时候,许世友就喜欢把主要任务交给聂风致。 如果不辜负他的信任,聂风致每次都会出色地完成任务。 随着一次次的任务分配和顺利完成,两人之间的信任越来越深,友谊也越来越牢固。

1945年,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终于取得了胜利。 当人民终于摆脱水深火热的时候,蒋介石挑起了内战,中华大地满目疮痍。 尽快结束这种现状成为首要问题。 毛主席迅速调整作战计划。 他部署了四个师在东北地区作战。 其中一个师由聂凤智率领。

许世友觉得聂凤至是他最好的助手,肯定不想让他去东北,于是他给军区发了一封“假”电报,说聂凤至患有急性肺结核,传染性很强,他不能努力工作,不适合长距离。 ,而且还有感染其他战士的风险,所以不能去东北。 正是因为这封电报,聂凤智才得以留在胶东作战。

这是否构成偏袒? 或多或少,但后期的一系列战斗也说明了,让聂风致一起战斗是多么的重要。 要知道,这是他参加革命以来唯一一次违纪行为,可见他们友谊之深。

解放战争开始后,国民党军队攻克胶东军区所属战略要地灵山。 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个得力的将领来反击,收复重要的领土。 不幸的是,聂凤智因阑尾炎手术卧床休息。 医生肯定不会让他出院,更何况他还要上战场。 许世友这个时候就少不了这位能将。 他命人用担架抬着聂风致,他也得背着聂风致上战场。

当聂风致到达战场时,他仿佛忘记了自己刚刚接受了手术。 他全身心投入战斗,仅用了五个小时就成功反攻,成功收复灵山。 正是通过这样的生死考验,他们的友谊不断升华、升华,成为了无可替代的朋友。

信任源于友谊

许世友土葬_许世友土葬_许世友土葬

许世友与聂凤智的友谊并没有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而结束。 新中国成立后,两人仍一起工作。 许世友走到哪里,聂风致就跟到哪里。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许世友退役,两人才终于回转。 轮到许世友跟着聂风致了。 为了照顾老领导,聂凤智带着许世友去南京退休,每天和他下棋聊天,让他的退休生活不再无聊。

聂风致还因许世友的话,招募了一批人为许世友写回忆录,以完成他的心愿。 《许世友回忆录》完全由许世友亲自叙述。 除此之外,所有与回忆录相关的工作均由聂凤智全程跟进,包括撰写、审稿、定稿、协调工作、提出修改意见等工作。 。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友谊可能脆弱到大吵一架就不说话了,但许世友和聂凤至可以说是吵了一辈子,却依然因为友情而互相相信、追随。 随着时间的推移,早已升华为亲情关系。

随着许世友年龄的增长,他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聂凤至始终扮演着照顾他的角色。 有一次,行动不便的许世友突然想去打猎。 那时的聂风致已经患有各种疾病。 高血压、肺气肿等疾病让他苦不堪言。 不过,为了能够近距离照顾老领导,他决定陪许世友去打猎。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因病去世后,国内环境十分复杂,反动势力随时可能卷土重来。 尤其是当时的南京,作为我国的经济文化中心,一旦出现问题,势必会影响到整个局势。 叶剑英为此专门找到许世友,希望他继续负责指挥南京军区。 此前,许世友已担任南京军区司令员18年。 1973年,许世友刚调到广州军区。 离开南京军区三年后,他仍然可以说:“南京军区司令员是我的保镖”。 由此可见他和聂风致之间的关系。 多么接近啊。

当时许世友就想,叶帅的意思不是让我来接替他最好朋友的位置吗? 但出于形势考虑,他不得不答应了叶帅的要求,回到南京军区与好友聂凤智并肩作战,给叶帅吃了一剂定心丸。

关系就在这里。 指挥配合,自然不是什么难事。 许世友对南京军区仍拥有一定的指挥权。 临危受命的许世友立即赶往南京。 两人再次牵手。 经过一番安排,稳定了局势,使南京转危为安。

许世友安享晚年

到了1985年初,一向身体健康的许世友将军因反复胃痛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肝癌晚期”。 听到这个坏消息,聂风致绝对不愿意相信。 经过多次确认后,为了不让老领导为他的病情担心,他命令身边的人不准将自己的真实病情告诉许世友。

聂风致将此事记在心里,默默跟随。 每次见面、拜访,都成为一种内心的煎熬。 他一方面压抑着悲伤,另一方面又害怕那一天的到来。 他只能安慰许世友,说没什么大不了的,就是肝脏有点问题什么的。 没有人知道他当时的心情有多么难受。

从来没有安静的时候。 虽然实弹的战争已经过去,与病魔的战争已经开始,但这场战斗许世友还是输了。 1985年10月22日,许世友在南京病逝。 整个死后事务由聂风致一人打理。 许世友的事情他不信任任何人来处理,所以他必须自己做,更不用说葬礼了。 要知道,当时聂风致的身体状况非常不好。

他清楚地记得,许世友生前的愿望是想埋在地下,死后想和母亲合葬。 我们知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提倡火葬,连毛主席、周恩来都带头签署了火葬同意书。 但为了满足老领导生前唯一的心愿,聂凤智还是写了一份报告,亲自送至北京,请求允许安葬许世友。

当时,没有人敢做出批准他的请求的决定。 这份报告一直流传到邓小平手中。 邓小平深知许世友为建国付出的艰辛,特地批准了他的安葬申请。

深知这段友谊的不易,他们之间的关系一路伴随着生死的考验而升华,直至死亡才结束。 许世友去世后,聂凤至每当想起昔日的领导,都会忍不住落泪。 一生中能够拥有这样一个朋友,将成为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许世友和聂风致两个人本来素不相识,但经过无数轮枪林弹雨,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种友谊比血浓于水的亲情更加深厚、更加感人。 这种感觉,无论在哪个年龄段,都值得羡慕。 他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在战争中冒着生命危险升华了这份友谊。

对于我们现在过着幸福生活的人们来说,正是他们的齐心协力、无私无畏,才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喝水的时候别忘了挖井人。 老一辈革命英雄是国家、民族的英雄,值得我们一生铭记。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