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公园、海葬、花葬……福州探索生态殡葬新模式

2024-04-12 -

生态节地葬宣传_节地生态安葬种类_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三山人文纪念园花葬碑前,摆放着市民们纪念的鲜花。记者包华 摄

清明节到了,大家都回家祭奠,但他们的思念却从来不局限于纪念碑。

对于来自安徽的吴志红一家人来说,祭祀的地点不是墓地,而是岷江口。 清明前夕,福州市2024年生态安葬暨骨灰撒海活动中,他们按照老人的遗愿,将骨灰撒入家乡大海。

苍松翠柏之中,绿意盎然之中,滚滚波涛之中……近年来,福州积极探索生命公园、海葬、花葬等多种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引导群众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 善待“来世”,让生命之美在绿水青山间延续。

公开海葬:

我的灵魂回归大海,我的思念永存

1997年以来,福州市共举办公益性海葬21次。 1434名逝者在浩瀚海洋的怀抱中沉睡,回归自然。

为何死者会以另一种方式回归自然?

“我的母亲是福州人,17岁参军,最后定居合肥。福州是她一直梦想的家乡,她经常给我们讲述它的美丽和风土人情。我们把骨灰带回福州,将它们撒入大海。这是她最后的愿望。” 吴志红表达了母亲的愿望,父亲也选择了这种回归自然的方式。

除了对家乡的眷恋之外,对大自然的热爱也成为人们选择海葬的原因。 公民赵经纶的父亲赵秀秀是一位自然科学家。 1996年,他立下遗嘱,选择重返大海。 他还特意叮嘱家人不要对他的死大惊小怪,一切从简。

“我父亲2001年去世了,我们一直存放着他的骨灰。后来,我们看到了他留下的遗书。经过商量,兄妹五人决定尊重我父亲的遗愿,将我父亲、母亲的骨灰撒在地上。”去年和大姐在福建。江水流向大海。” 赵经纶说道。

2023年,福州推出海葬补贴政策。 对参与骨灰海葬且死者生前有福州市户籍的,给予申请人3000元奖励,进一步引导群众转变殡葬观念,推行节约土地生态殡葬方法。

生活公园:

生态节地葬宣传_节地生态安葬种类_推行节地生态安葬

每棵树、每一株植物都在表达哀悼

福清市新厝镇江斗村生活公园内,绿草如茵,绿树成荫,鲜花盛开。 每个占地仅0.4平方米的“人生里程碑”整齐有序地摆放在花草树木的荫凉下。

江斗村生活公园占地3.2亩。 公园将墓碑建在草木之中,取代了传统的墓碑石林。 绿化率达到81.2%。 墓葬采用节约土地的生态安葬方式,合理规划单双洞,共278座。“让逝者家属安葬在青山绿水之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021年,村民王东选择将去世的父亲安葬在生命公园。 “生活公园就在村里,由村里的红白主任管理,统一管理,我们随时都可以去看看,很方便,也很放心。”

“在规划设计上,每个生命公园占地面积不超过5英亩,每英亩土地应设置50至70个‘生命里程碑’。每个里程碑可采用多穴位布局,总共不少于100个穴位。”福清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主任姚媛媛表示,生命公园的定价是经过村民代表大会批准的。 按照建设成本价,当地村庄明确,生命园单个穴位一次性运营费不超过1万元。 ,双穴位一次性操作费不超过15000元,保证公益性。

以树为碑,花鸟为伴,绿草环绕。 生命公园不仅是逝者的安息之地,也是殡葬改革探索的生态路径。 目前,福清已建成生活园区303个,涉及345个村(社区),规划墓葬8.6万座,地下埋葬率达到92.8%。 不仅满足了人民群众让死者回归根源、安葬的愿望,也使村民更加方便祭祀,体现普惠,减轻群众负担。

推行节地生态安葬_节地生态安葬种类_生态节地葬宣传

草坪墓地,一束鲜花表达哀悼。记者包华 摄

树葬和花葬:

鲜花在休息的地方绽放

生态殡葬不仅仅是“一座坟墓、一座纪念碑”的简单还原,更是一个“扩大纪念、永续精神”的方向,让死者得到尊重,生者得到安慰。 除了很多人熟悉的海葬之外,福州推广的节地型生态殡葬还包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墙葬等。

清明早晨,三山人文纪念园的灵碑前又出现了几束鲜花。 市民纷纷来到这里祭奠亲友,表达哀悼。 “我的父亲几年前去世了,因为他生前喜爱花花草草,我们想以这种方式与他告别。” 市民林女士说。

三山人文纪念公园自2000年起就推行生态埋葬,目前已有1000余名逝者的骨灰通过生态埋葬回归大自然。 此外,还有树葬和草坪埋葬区域,还有全国首个孤儿寡妇环保公墓,用花葬方式解决孤寡老人的最终归宿问题。

1997年,首次举行集体公益海葬。 2000年,率先推广植树葬。 2001年,率先推广草坪葬。 2003年,在全国率先推广新型生态花坛埋葬……20年来,福州推广各种节约土地的生态埋葬方式,拯救人民生命。 当地生态殡葬率超过90%,提供优质殡葬、低成本殡葬、文明祭祀已蔚然成风。

下一阶段,福州将继续围绕人民群众“安乐死”的基本需求,加大公益性殡葬服务供给,弥补殡葬基础设施短板,深化殡葬领域风俗变革,落实细化殡葬惠民政策,进一步提高殡葬领域服务质量和水平。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