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西安的“仿古建筑”只有一种形式:“大檐歇”? || 贞观说

2024-04-18 -

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京师仓遗址

▲这是我出生时城市的基本地理图。图片来源未找到

我在西安东莞长大,这里是明清时期西安的东部外城。 我出生的那条巷子叫龙曲堡,靠近积石拐。 自从唐代长安城李白醉酒长乐坊的传说起,这里就承接了东方的货物贸易。 一千多年来一直是西安的主要居住区之一。

过去有句古话,西安的东莞“一关过三”,意思是东莞最大、最繁华,其次是西关,第三是南关,第四是北关。 这是一个有趣且有意义的格局比,因为如果我们放在更长的历史维度去考察,我们会发现,三千多年来,西安的城市格局是沿着东西向、北向发展的。和南方也遵循相同的方向。 水平维度。 汉唐长安城虽然呈近似正方形,但其基本布局也是东西向的。 明清时期,国家政治中心对城市规划的强大影响被消除后,这种趋势更加明显。 其决定性原因是这座城市成立并持续发展的经济和地缘政治结构,这一结构至今仍未改变。

在这样深远的背景下,回到我个人的故事,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居住的东莞仍然有大量的古民居和各种寺庙、尼姑庵。

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

上图是我私人收藏的 20 世纪 80 年代末西安高比例地图的东莞部分。 据我考证,底图是20世纪50年代测绘的,与清末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 竖向的都是老院落,红色部分是我的出生地,一栋建于清代,民国初年修葺的古宅。

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

小学三年级时,我拥有了第一台傻瓜相机,并在自家屋顶上拍摄了第一卷胶卷。 我家附近的兴庆宫公园,绿树成荫,亭台楼阁,气氛很像江南园林。 公园内有一系列不同工艺的高品质仿唐建筑。 是一座不同时代仿古建筑设计的标本库。 这也是全国首创的仿唐园林建筑。

我从八岁起就喜欢上了古建筑。 那时,我画了第一张古建筑图,就是我出生和居住的长乐门城楼。 现在看来,这幅画还有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的产生正是因为我是一个根本不懂古建筑的孩子。 事实上,现在世界各地的人们对于18世纪、19世纪、20世纪乃至至今的中式建筑都有着同样的认识。 一些欧洲园林建筑和洛杉矶的中国剧院就是这样出现的。

从小学到高中,我首先是通过一系列的临摹,对古典建筑和专业建筑有了基本的印象。 随后他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创作。 虽然还不够成熟,但他已经有了模糊的建筑意识。

京师仓遗址_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

大学毕业后,因为我的读书爱好。 根据当时的课程设计,我阅读了大量考古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哲学方面的书籍,试图寻找中国文化的起源。 最后,除了具体的设计和纸张之外,我还画了一张关中东部的文化地图。 ,从庙底沟遗址到西汉都城苍遗址,从华山到黄河,从玉泉院的园林建筑到华山群峰的山地建筑……

带着这样的经历和好奇心,大学毕业后,从规划单位辞职后,再经过六个月的学习和深思熟虑,我决定真正踏入传统建筑的大门,作为我一生的志向。

这就是我与古建筑结缘的由来,可以说贯穿我一生至今。

02

我们现在无论做什么,哪怕是开一家面店,推出一款菜品,都需要丰富多样的实践经验和灵感。 建筑设计也是如此。 这是我在世界各地旅行时拍摄的一些照片。 我想用这些图片来说明建筑的复杂性和丰富性。

建筑有时是一个将人与现实分开的空间。

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

在左上图中,我在印度的一座山顶清真寺俯瞰下面的市场。 我碰巧遇到了一个仍在向寺庙跑去的孩子。 当他走进清真寺的时候,就进入了山下繁华街道之外的另一番景象。 这无疑是一次时空穿越。

右图是在孟加拉国拍摄的。 这是由20世纪著名建筑师路易斯·卡恩设计的达卡国家医院。 达卡是一座无论建筑还是城市都给人极度混乱的印象的城市。 20世纪50年代,路易斯·康在这里建造了一座以圆形和拱门为主题的建筑。 一进入建筑,你就能感受到极端理性和理想主义的“秩序的存在”,这是一种对权力的信仰。 这是这个城市乃至清真寺都很少有的氛围,但是这家医院却做到了。

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

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

上图左侧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木结构建筑之一,右侧是王澍先生设计的现代宁波美术馆。 尽管两人的风格和时代如此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精神追求。 他们都对规定的矩形平面上的自由形式产生了不同的理解。

东亚或中国古典建筑的核心特征是自由弧线,或者专业上称为反空间。 这是对长方形木材的材料特性和工艺的挑战。 但古代中国人自魏晋以来就从未回头。 他们想要达到像仙女一样飞翔、像鸟儿一样自由的境界。 据说,宁波美术馆的设计灵感来自于宋代范宽的《溪山行》。 他追求的,是原始的力量。 建筑就是这样。 无论场地和其他条件多么恶劣,设计师其实都能做出好东西。 他们不只是给西街和南街的建筑加帽子。

03

虽然到目前为止我已经做过很多项目,但我只想和大家分享几个案例,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给了我独特的收获。

第一个是我在潼关建的一座小楼:水坡巷和紫在轩。

潼关是陕西的东大门。 过去曾非常辉煌,被乾隆皇帝评为天下第一关。 20世纪50年代修建黄河三门峡水库时,这里是洪水泛滥的地区,因此计划拆除旧城。 事实上,水位从未达到过这个高度。 许多人背井离乡,搬到宁夏、甘肃,后来又回到家乡。 因此,古城里仍然有人居住。

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的乾隆时期皇家档案中,我看到潼关城的建设成本是成都、兰州等大城市的数倍。 他们是建造西安城的工匠,在全国也是如此。 。

潼关干部群众对老城充满感情,一直怀有深深的历史遗憾和复兴古城的愿望。

▲资料来源:《潼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院。

潼关古城北临黄河,东临群山,西临平地。 水坡巷建在古城南门内的山坡上,东西延伸。 山上洪水从巷尾流到巷尾,注入南北走向的通河,再向北汇入东西走向的黄河,因而得名。

阮仪三先生前来考察后,认为水坡巷是中国北方罕见的山水街。 但当时,除了完整的弄堂格局外,清代的院落也只有三四个,民国的房屋并不多。 其中70%以上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建筑。 不过这条胡同的好处就是它的布局。 它是潼关古城中唯一没有在任何规划中被拆除的东西,尽管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先从修复失落已久的巷门开始吧。

这是老人记忆中的一座砖砌拱门的建筑。

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

我先给大家讲一下古人是如何用几何的方法来制作优惠券的。 首先是跨度(半圆),直径是DB。 选择中间的o点,设置左、右、上三个点5%。 以A、E、C、AB、CD为半径画圆弧。 然后用AE点将其延伸到圆弧上的G点。 EG再画一条弧线,另一边也是如此。 最终的结果是一个偏心圆。 这是最终拱门的形状。 因为我们古代的拱门是压力拱门,承受压力后可能会变形。 因此,古人明智地为拱门上的砖结构留有下沉的空间。 这是一种考虑时间维度的方法。 思维。

在重建水坡巷时,我们采访了很多老人,并根据他们的记忆绘制了修复图。 我们还深入潼关的一些村庄,最终将其恢复成现在的样子,建成后得到了村民的认可。

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

在水坡巷改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先研究以前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然后结合水坡巷村民的需求,综合考虑确定每户的修缮改造方案。 装修的原则之一是房屋装修后仍应是民用住宅,不能像普通的仿古建筑或商店那样浮华。 另外,项目不宜对村民的正常生产生活造成太大影响。 任何行动都必须与他们讨论以确定施工计划。 整条巷子只恢复了不到三个坡屋顶,为的是让天际线看起来不那么单调。

过去,村子里满是泥土,河里从清末至今都充满了垃圾。 我们把它清理干净,铺设了新的道路和各种水、电、燃气、网络管道。

京师仓遗址_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

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京师仓遗址

在街上,我在一栋房子的外墙下发现了很多非常漂亮的鹅卵石。 为了保护鹅卵石,必须开始用鹅卵石砌砖并修复外墙。 但有一个问题。 鹅卵石桌上可以放置砖块的边缘非常狭窄,无法容纳整堆青砖。 于是我们把砖切成三块,削薄一点,一点一点地贴上去。 我们还使用钢筋将砖块固定到位。 成本虽高,但看起来很协调,不高调。 这是用修缮文物建筑的方法来改造普通村屋。 我们的工作一直如履薄冰。

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京师仓遗址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紫在轩。

除了修复民居和市政设施外,我还为村子做了一些新的建筑设计。 考虑到这条小巷迄今为止没有集中的聚集场所,没有公共卫生间,也没有有凝聚力和标志性的形象。 经过和甲方商量,我决定为村里建设一个复合型的公共空间,可以有十多种不同的功能。

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

设计的出发点是村中心一座原本不足十平方米的红砖平顶机井房。 我从机井房所在的场地看到了一系列的开发可能性,所以我在这里开始了所有的设计。

我在北侧开辟了一块约40平方米的三角形场地,设计了一个小庭院,以及一个带有雕花枝窗的两居室浴室。 井室周围有亭子、临街门、庭院。 我还利用一个废弃的破旧庭院和一块平地规划了一个村史博物馆和一个小型的开放式文化聚会舞台。 电机轴房上方又建有一座建筑,从下面看像一座塔或文昌阁,从上面看像一座亭子。 它通过一座桥与广场相连。

此外,整个建筑还加入了木雕的小细节和一些文化内容,比如墙上挂着朱熹题写的“风筝飞月洞月,鱼跃海天”的照片,上面写着赵朴初的字。 “安心观看”。

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京师仓遗址

第二个案例是完全不像古建筑的“古建筑”。

秦岭主峰太白山半山腰有游客中心。 位于开天关,海拔约1800米,比山脚下的关中平原高出约1400米。 其功能是为游客提供公共服务、小餐馆、住宿等。 这是中国地理的南北分界线。 这是神灵出没的神圣区域,无法套用任何特定时代的风格。 考虑到自然条件,我想让这里的建筑横向发展,像一块被阳光照射的岩石,躺在河边,自然而温暖。

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

▲游客中心效果图。

考虑到周围的景观,我决定整个建筑采用现代工程木结构。 一楼设置了稳定的底盘,整个楼层作为游客中心,泉水流过房间。 由于人们经常在这里换乘和休息,所以我在一楼外面增加了一条宽阔的走廊作为公共空间。 外廊的框架形式参照元代建筑的大结构,开间可自由调整。 我把餐饮放在二楼中间,酒店住宿放在三楼后面,这两个地方都是面向河谷的。 最重的卷放在最后,最轻的卷放在前面,一层层后退。

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

▲上图来自秦咸阳宫遗址博物馆,下图来自杨洪训《杨洪训建筑考古论文集》。

这种组合形式并不是唐末宋明清的传统风格,但精彩的是整体的建筑形象,这多少受到了我当时读到的秦汉建筑材料的影响。

京师仓遗址_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

04

结合上面的两个小案例,我最后想跟大家分享关于架构的三点理解。

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_仓库遗址

首先,建筑是一门形而上学。

一位丹麦建筑师痴迷于中国建筑法式风格,最终以此为主要灵感设计了一件作品——悉尼歌剧院。

▲左图为梁思成的《注解》,右上图为赵谌的《对《门面》的误读》,右下悉尼歌剧院的简图来源不明。

现在很多人分析为什么中国古建筑有这么大的屋顶,而外国古建筑却用立面。 而且我们古建筑屋顶的曲线非常复杂,用木结构来做并不简单。 古人为何这么做,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 我们只能从魏晋时期屋顶出现的时间来推断,那还是五胡乱世、民族一体化的时代。

我们现在做古建筑的时候,虽然有一些古代的规章制度,但是这些书往往侧重于工程技术和项目管理,有的风水书太笼统。 古人在设计建筑时的真实思想是很难找到的。 这也是我们当前传统建筑设计一直难以摆脱僵化的重要原因。 我们往往只能依赖现存的少量古建筑。 至于古人为何能够创造出如此美丽的建筑形象,没有人能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

京师仓遗址_仓库遗址_含嘉仓遗址

其次,建筑是一门手艺。

这是我们被要求为陕北延长油田接待员做的测绘工作。

通过测绘,我们可以了解20世纪50年代的农民工匠如何理解希腊罗马风格和苏联专家对生活质量的要求。 他们最终做出了罗马柱、拱廊、木地板、木天花板,但所有的方法都充满了陕北当地的建筑智慧。 例如,爱奥尼亚柱不是用石头雕刻罗马柱,而是用木头和木板用箍桶的方法制成。 屋顶也是平的,防水层是用当时陕北的油泥做的。 在当时非常简陋的条件下,只有灵活的建筑思维和建筑想象力才能创造出这样的东西。

第三,建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建筑确实给了我安慰。 我的记忆里有两个地方。 一个是我小时候住过的院子,一个是我学生时代无意间参观过的阜成门鲁迅故居。 我当时并没有认真对待,直到想起几年前的一个夏天参观神奈川工业大学KAIT工场时的印象,我才恍然大悟。

或许,某种建筑侍奉着上帝,或者内心侍奉着某种上帝,自由奔放,自由自然。 但大多数为人服务的建筑都与身体有关。 也许关节是为了一种亲密感和隐私感,这与越大越好无关。 这时,结构的高密度可能会意外地带来一种人的感觉。 身体与建筑本身之间关系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从结构功能角度看,结构在建筑活动中一般发挥两种作用:一是结构作为实现空间视觉的技术手段;二是结构作为实现空间视觉的技术手段。 其次,结构参与空间形态的塑造和空间情感的表达。 两者之间并无优劣之分,只是功能作用不同。

但当结构被使用,人们的身体感知变得有意识时,结构参与空间情感表达时所赋予的意义可能会超越简单的技术理性的层面,从而产生一种空间情感,这种空间情感是由结构所塑造的。生活。 相反,它以一种感伤的方式定义了生命的永恒,给予心灵安慰。 中国古典建筑魅力的秘密是否也在这里?

所以,古建筑这个话题现在看来是很模糊的,因为建筑的内涵是复杂的。 归根结底,建筑实际上是历史、环境和技术的融合,是满足人们既稳定又不断变化的隐性需求的东西。

仓库遗址_京师仓遗址_含嘉仓遗址

感谢丰东地产对本期《贞观TALK》的支持

谢谢你们。

主办单位:当当网

版面设计:斋兵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