赢得民心了吗?衢州推进节地型生态殡葬第五年观察
潮讯报记者 唐一涵 玉山通讯员 龚朝阳 石东浩 姜汉阳
金色的油菜花田一望无际,红色的绸子系在红叶梅枝上随风飘扬。 山坡上的白色房屋和亭子掩映在树林之中……看起来充满了生机,要不是入口处有一块石头表明这里是墓地。 ,更像是一个公园。
这就是衢州市柯城区南区的生态公墓。 是一座不立墓碑、提供生态殡葬服务的公益性墓地。
衢州市柯城区南区生态公墓
所谓生态埋葬,是指不占用或占用较少空间的撒灰、树葬、海葬、骨灰安置所等埋葬方式。 随着土地这种不可再生资源日益稀缺,生者与死者争夺土地已不再是笑话。 每年清明节,“死不起”的声音不绝于耳,公众关注度不减。
人生最后的旅程我们该如何走? 节约土地的生态殡葬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以此为重点的殡葬改革也在全国各地不断涌现。 去年,衢州生态埋葬率达到86.75%。 衢州的积极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全国人民对生态殡葬的日益认可。 然而,改变习俗真的那么容易吗? 节地生态殡葬如何才能深入人心?
0.7至0.1不变 清明节
墓地本来就属于稀缺资源。
“这几乎是每个城市的痛点。” 衢州市资源规划局规划管理处处长曾健表示,《殡葬管理条例(2012年修订)》明确规定,禁止在水库、河坝和水源保护区附近进行活动。 坟墓应当建在四类地区:耕地、林地; 主要铁路、公路交通线两侧; 城市公园、风景名胜区和文物保护区。 “墓地建设还要考虑城市发展和居民便利性。 一旦所有条件都具备,这么大的土地资源就非常稀有了。”
相应的,墓地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衢州市多次规范墓地价格后,大多数有纪念碑的传统墓葬价格仍在万元以上。 面对土地资源紧张、社会发展、传统习俗、人们情感寄托等问题,殡葬改革有了明确的方向。 2016年,民政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节约土地生态殡葬的指导意见》,衢州也积极推广。 节约土地生态殡葬被列入2019年衢州市政府民生实事。
“根据省民政厅最新标准,单穴小于0.4平方米、双穴小于0.6平方米的可称为节地型生态墓葬。” 衢州民政局社会事务处处长王先军告诉我们,但在2020年之前,传统墓葬的面积必须至少达到0.7平方米。
从0.7到0.1,工作并不像纸上数字那么简单。 衢州也拿出了真金白银的扶持政策。 初步将节地生态殡葬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结合起来,对实施骨灰安置所、树(草坪、花坛)埋葬、撒骨灰等给予2000元至2万元不等的奖励。
但政策引导不可能一蹴而就,观念转变也不能一蹴而就。 “祖坟搬迁一直是农村征地的一大难题。一开始,大多数人连搬都不愿意,更不用说接受新的埋葬方式了。”
总得有人咬下第一口坚硬的骨头。 2019年,柯城区蒋家山乡蒋家山村提出在村里建骨灰堂。 村支书陈建新想带头将自己的七位祖先迁入骨灰堂安葬。 这个决定一开始甚至没有得到自己家人的支持。 “我觉得你疯了!骨灰安置所这么小的隔间里,长辈们能住吗?”
柯城区蒋家山乡蒋家山村千秋堂
面对反对,陈建新并没有放弃。 “大家最关心的是安葬环境,所以新建的骨灰安置所建成后,我会第一时间组织村民参观,让他们自己决定是否要搬到骨灰安置所。” 新建的骨灰安置所位于集镇内。 骨灰龛内部干净明亮,鲜花盛开,贡品摆放在中央供桌上,2000个隔间保持一尘不染,每天都有专人打扫。 村民们称之为“千秋堂”。 后来,村里900多名老人的骨灰盒搬进了骨灰安置所,大厅里安装了空调,保证四季恒温。
姜家山村骨灰安置所是衢州市街地生态殡葬有效实施的一个缩影。 生态埋葬不仅节约了土地、石材等资源,还减轻了环境负担。 450平方米的骨灰龛可替代至少2000平方米的农田。 顺着陈建新的手指,记者看到骨灰安置所内还有空位。 “如果有必要,细胞数量可以增加一倍。”
可生物降解的瓮放入地下后与自然融为一体。 种一棵树,种一束花,建一个密集的骨灰堂,每人只占0.1平方米。
从0.7到0.1,有的变了,有的没变。
4月4日清明节早上8点,蒋家山村的村民来到千秋堂祭拜。 “以前爬山祭祖需要半天时间,现在祖先都埋在一处,半个小时就可以祭拜了。” 现在我们已经祈祷完了,真的很方便。” 无论我们身在何处,无论我们如何做,缅怀祖先的感觉始终不变。
截至目前,衢州农村已搬迁墓地1万多座。 全市有生态公墓547处,骨灰龛41处。 所有乡镇均建设了节地型生态墓地,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结,遗忘才是生命的终结
“安葬不仅是为了心灵的安宁,也是为了子孙后代的平安。” 3月底,在了解衢州市的生态殡葬政策后,90岁的任爷爷给柯城区民政局打电话,希望为自己和妻子申请生态殡葬。
任爷爷的祖籍是福建。 几年前的清明节,他不得不回家乡祭拜祖先。 现在他已经不能再逃跑了。 “以后我们家就是单亲家庭了,不会再有人帮忙处理事情了,我不想让孩子们太累。” “任爷爷并不是唯一一个改变主意的人。柯城区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他处理过很多这样的案件。传统的丧葬流程既累又费力。”
生态埋葬是一种极其精简的埋葬方式。 在南区生态公墓的草坪上,记者目睹了一场撒骨灰仪式,这也是生态安葬的一种。 一个人挥舞着铲子,另一个人将死者的骨灰与白菊花一起埋葬,还有一个人将红丝绑在树梢上。 不到二十分钟,告别就结束了。
在生态墓葬中,更为人所知的是海葬。
3月27日上午,舟山海域,死者家属10名在礼仪人员的引导下,用牵引绳将可降解骨灰盒缓缓放入海中,并将花瓣撒落到海里。一起看海。 这已是衢州发生的第三起此类事件。 公益性海葬。
今年3月27日,衢州市在舟山海域开展公益海葬活动
“海葬将骨灰放入可生物降解的骨灰瓮中,入水后会迅速沉入海底。24小时内,骨灰和骨灰瓮就会被海底的沙石掩埋。”另一种形式的埋葬。” 此海葬。 组织此项服务的舟山市普陀华兴船务有限公司工作人员陈海军表示,接受海葬的情况逐年增加。
在衢州第二次公益海葬中,严女士与父亲的朋友发生了争吵,因为父亲选择海葬,尽管老人早就有生态葬的打算。 “你竟然就这么匆匆埋葬了你的父亲?” 听到严女士要海葬父亲的消息后,第一个坐不住的人就是父亲的老战友。 “为什么一定要刻下铭文来记录你朋友的过去?留给后人来读吧!” “谁会读?读了会怎么样?到最后,只有亲朋好友会读这些东西,所以只要我们记得他,它们都是一样的。” 父亲的战友们只能摆摆手,放弃希望。 她不应该后悔。
“我没有什么可后悔的,相反,他们都慢慢接受了。” 又是一个清明节。 严女士贴出了父亲的照片,并与家人进行了简短的礼拜。 “我们没有忘记他,这对我们的亲人来说是最珍贵的。” 很好记住。”
观念或许是推动殡葬改革的支点。 “虽然公众认可度逐年提高,但节地生态殡葬仍处于推广阶段。” 2019年衢州实施节地生态殡葬以来,累计新增生态殡葬奖励补贴案例485个,奖励金额452.7万元。 政策补贴和价格杠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节地生态葬的普及,但大多数人对此还没有意识到。 王献军说:“殡葬推广比较特殊,除了特定的节日很难开展之外,我们也希望能进一步结合当地特色进行推广。” 就像浙江舟山、台州、温州的海葬,安吉的竹林葬一样,衢州也在努力寻找一条独特的节约土地的生态丧葬之路。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