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绿色殡葬,江苏已建成生态墓地576个。
现代快报讯(记者徐苏宁文/摄)又到了清明节。 江苏省民政厅近日举办基层清明活动。 现代快报记者多地采访发现,绿色生态殡葬接受度逐年提高,江苏已建成生态墓地576个。 与此同时,江苏不断落实惠民举措,聚焦生态建设,推进殡葬习俗改革,确保“安乐死”。 全省惠民殡葬服务机构平均免除基本殡葬费用1260元。
推动绿色殡葬,各地出台节地生态殡葬激励政策
清明节将至,扬州公墓生态安葬仪式日前如期举行。 33名死者选择回归自然。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一季度,扬州公墓有五分之四的家庭选择生态埋葬,以节省空间。 也有不少家庭签订了终身契约,一百年后愿意选择生态安葬。
△ 扬州陵园
走进扬州陵园,风清水软,一片祥和安宁。 生态墓地视野开阔、视野开阔,看不到任何墓碑。 “以前,人们不愿意选择生态葬,因为很难进行祭祀和定位。现在虚拟技术和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一点。” 扬州公墓园长张峰表示,这是全国第一座AR墓碑。 通过AR技术,可以在大屏和手机上找到死者对应的生态埋葬地点,同时显示死者的墓碑、照片、事迹等信息,实现虚拟纪念扫描并对死者表示哀悼。
△ 扬州陵园
江苏省民政厅社会事务处副处长何正彪介绍,江苏2017年被确定为全国第一批殡葬改革试点单位,大力推行节地生态殡葬。晋升。 目前,江苏已建成生态公墓576个。 13个设区市和各县(市、区)出台了节约用地生态殡葬奖励政策,标准为500元至5000元不等,基本保障体系已基本形成。
落实惠民政策,平均免除基本丧葬费用1260元
农村殡葬设施建设滞后、墓葬分散等曾是殡葬改革的痛点。 丹阳市民政局局长蒋琪告诉记者,去年清明节、冬至节和今年清明节期间,丹阳市已整治各类散乱坟墓32万余座,开垦土地2734亩。 以该市大前村为例,仅用了半个月时间,就开垦了108亩土地。 村民自愿将墓地迁往免费公益性生态墓地,村里还为每个墓地补贴300元。
为了方便老百姓,公益性生态墓园也开发了各种功能。 无锡市锡山区安贞街道长清园公墓,集公益性公墓、公益性骨灰安置所、集中守灵、文明追悼等功能于一体。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2015年,墓地内修建了骨灰安置所,一期建设了2万多个位子。 每年约有30户死者家庭选择将骨灰存放在骨灰安置所,并获得1500元的节地安葬补贴。 安镇街道谭村村民李小平告诉记者,他认为骨灰存放在骨灰龛里是有好处的。 “室内存放方便,有专人管理,我们普通人也能接受。”
△ 安贞街长清园陵园骨灰堂
长清园公墓还建有集中守灵中心,免费供居民使用,仅收取水费和电费。 “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居住在社区,殡葬安排也存在诸多不便。比如演奏乐队、放礼炮(鞭炮)、扔纸钱等,经常会打扰到周围的群众。我们的集中醒站空间宽敞,为居民参加葬礼提供了便利。”负责人黄亮表示,近两年来,使用的居民明显增加,每户约有30户使用。年。
目前,全省已全面落实骨灰运输、暂存、火化、消毒、存放等方面的惠民殡葬政策。 何正彪介绍,全省惠民丧葬平均基本丧葬费用为1260元。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