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文化的改变不能靠“消防员死亡”的重复来推动
四川凉山大火烧毁了大片森林,30多名森林消防队员和当地官员和群众救火牺牲。
一场火灾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失,令人心痛,也值得人们反思。 事实上,随着人类与自然的互动日益频繁,火灾的潜在危险逐年增加,森林防火形势不容乐观。
3月30日发生的凉山州木里县火灾并非孤立事件。 据四川省应急管理厅3月通报,仅今年以来,凉山州就共报告森林火灾21起、草原火灾2起。 仅2月份,应急管理部门就报告的54起森林草原火灾中,有18起发生在凉山州。 目前已查明15起火灾原因,全部是人为引起的,包括烧田地、秸秆等农业火灾、儿童玩火、电线短路等。
因为凉山火灾以及各地发生的火灾起到了“榜样”作用,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全国防火形势总体良好,但烧纸等依然十分“顽固”的行为确实有所增加清明防火的难度。 有的地方甚至全部公务员取消清明假期,进山巡查。 因此,预防火灾,让清明节变得更加“清明”,必须从改变人们的祭祀方式和旧观念入手。
一方面,要坚决杜绝野外烧纸等易引发火灾的祭祀方式。 近年来,各地生态环境有所改善,森林覆盖率显着提高。 清明是一个天气干燥、降水稀少的季节。 许多火灾都是由于不小心用火引起的。 这就需要公众切实提高防火意识,关注相关问题。 部门的要求内化为自己的行动。 祭祀祖先不一定要烧火。 中国人有尊重祖先的传统。 死者“安息”,并在接下来的漫长岁月里接受子孙的崇拜。 这已成为一种独特的丧葬文化。 但如果经常因牺牲而引发火灾,“谨慎追远”就不是正确的态度了。
另外,不是烧纸,而是需要有新的丧葬文化来引导民众。 比如一些地方推行的“海葬”、“树葬”、“自然埋葬”都是不错的选择。 请勿保留骨灰或建造坟墓。 死者回归自然,符合自然生生不息的原则。 随着“自然埋葬”等丧葬方式成为主流,烧鬼钱、烧纸车、烧纸马等习俗行为自然会大大减少。
退一步讲,即使新的丧葬方式还很难让更多的人接受,但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改变风俗习惯,改变过去经常冒烟的做法。 美丽的山河不应该因为烧纸而着火,也不应该因为祭祀而冒烟。
丧葬习俗的改变与政府的限制有关,也与自上而下的指导密不可分。 气氛的变化往往是从上到下发生的,风吹草动都会褪去,但相反,他们会保持平静。 这需要自上而下的倡导和推动,各级官员要带头改风俗。 我们不能只呼吁人们回归自然,而官员却享有豁免权。 东汉学者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指出:“师者有效,上者从之,下者从者”。 这就是“以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
消防员的多次死亡并不能推动丧葬文化的变化。 那些年轻的生命已经逝去。 纪念他们最好的方式就是改变风俗习惯,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理念。 这不仅符合生态环保原则,也符合全社会公共利益。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