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光启门”步入学者殿堂,在这里翻开《海派文化记忆相册》

2024-05-03 -

新民晚报讯(通讯员 张文静 记者 袁伟)今年是徐光启诞辰460周年,也是徐汇区图书馆建馆65周年。 经过精心准备和全力宣传,徐汇区图书馆阔别近三年终于以崭新面貌回归。

徐汇区供图(下同)

徐家汇书院以中西文化交流第一人徐光启的名字命名。 建筑上醒目的“徐家汇书院”出自徐光启的手笔。 书院总建筑面积18650平方米,地下两层,地上三层,设有阅览座位近800个。 它是一座高度融合图书、科技、博物馆、艺术、旅游等多种功能的开放式复合型图书馆。 学院艺术建造了土山湾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土山湾牌坊,并创作了“光启门”艺术装置,令人瞩目。

徐光启写的是什么书_徐光启手迹_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

徐家汇书院与周边环境相互依存,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它是历史的延续,是时空的扩展。 书院北侧毗邻徐家汇天主教堂及教堂广场,呈现出开放、通透的绿地环境。 书院门口有室外景观广场。 这是一种巧妙的借用、顺其自然,不仅让建筑融入到其城市和文化背景中,也为建筑争取了最有利的景观景观。 南侧有中国乃至亚洲最早投入公共服务的徐家汇百年观景台和纪念“连接中西第一人”徐光启的光启公园。

我国明崇祯年间《徐光启手迹》_徐光启手迹_徐光启写的是什么书

沿着蜿蜒的小路,可以参观上海现存最早的现代图书馆徐家汇图书馆、“西学东渐第一所学校”徐汇公学、上海第一所华人创办的大学南洋公学。 几百米之内,还可以邂逅体现中国百年电影发展史的电影博物馆、被徐悲鸿誉为“中国西画摇篮”的土山湾博物馆、新落成的百代大厦走进《义勇军进行曲》的录制地,感受徐家汇“贯通古今、融中外”的历史文脉。这些历史文物就像一本“上海文化记忆相册”,讲述着上海的故事。时间,展示了徐家汇中西文化交流的独特风采,记录了来到徐家汇书院的非凡意义。

学院在讲述历史的同时,也保留着现代化的“智慧”。 徐家汇书院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兴技术拓展图书馆服务方式和手段,让阅读服务更加智慧、便捷。 该学院还在测试虚拟图书馆。 读者可以通过手机进入现实书架,随意浏览书架上的图书,搜索并快速导航图书所在的书架,找到自己喜欢的图书。

徐家汇书院的建筑设计师是国际知名建筑师、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David 。 设计风格简约而不失精致,强调对徐家汇地区、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体现了图书馆的个性化和特色。 该公司在徐汇区的另一件重要作品是西岸美术馆,这是滨江的文化地标。 徐家汇书院希望用“以读者为中心”的办学理念,打造“市民的第二自习室”。 让读者有如在家中阅读的感觉。 他们可以在这个温馨大的书房里享受精神上的享受和愉悦,接受诗意与远方相结合的阅读体验。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下一篇 : 清明节祭祖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