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林格尔汉墓壁画(内蒙古乌兰察布市景点)
介绍
林格尔汉墓壁画
位于乌兰察布盟林格尔县新店子乡的一座山上。 墓室分前、中、后三个主室和三个耳室,全长约20米。 墓室墙壁、墓顶及甬道两侧有壁画50余幅,碑刻250多处。 这是迄今为止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的题名最多的汉代壁画。 这些壁画生动地反映了东汉时期我国北方多民族地区的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社会生活。 从壁画内容和标题可知,墓主人是东汉派往北方民族杂居地区的最高官员——孝知节胡五环孝卫。 壁画内容包括死者的仕途经历,以及各种升迁时的车马出行图; 有死者担任各种官方职务的城市和宅邸的官方图表; 有反映统治阶级生活的宴会、舞蹈、音乐、戏曲等描写; 有反映东汉时期社会生产活动的场景,如农耕、庄园、牧马、放牛等; 有当时社会生活的写照,如少数民族的服饰、发型、相貌,还有吉祥的图画和一些圣人、忠臣、孝子、英雄女儿的故事图画等。
和林格尔,古称“成乐”,属西汉著名的定襄县。 古城遗址位于和林格尔县上土城村北,地处呼和浩特平原南缘。 它是河谷连接平原与山区的要冲,也是阴山通往晋北的隧道。 东汉末年,鲜卑部落拓跋部的创始人拓跋力威率领20万战马南下阴山,控制了成乐城,改称“胜乐”。 140年后,拓跋部落几经周折,终于从盛乐迁都山西,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第一个占领中原、建立正统王朝的少数民族。 盛乐作为北魏北都近150年。
在新店子乡云河北岸的一座山上,有一座东汉末年的古墓,以其宏伟的壁画而闻名于世。 古墓的主人是北方主管乌桓、鲜卑等少数民族事务的最高军政官员——呼乌桓校尉。 东汉墓葬中的壁画比西汉墓葬中的壁画更贴近生活,所以我们走进阴暗的砖墓,看看这位远居他乡的汉代达官贵人生前到底发生了什么。长城。
墓室墙壁、天花板和甬道两侧布满了大量精美的汉代壁画,令人目不暇接。 其中,有墓主从“行孝廉洁”到“节节使”、“护乌环校尉”的所有官方经历; 有范阳、宁城、离石、吴城等州市; 有官署,有幕府、码头墙、庄园、门楼、亭阁等各种建筑; 有旅行、仪仗、宴会、迎宾、演出、炊事等生活场景; 有农耕、放牧、蚕桑、渔猎等劳动场景……中室还绘有墓主人的思想和精神生活,如古代圣贤、烈士、英雄、神话传说等传统壁画内容自西汉以来。 整套壁画就像一部丰富华丽的回忆录,描述了墓主人生前的所见所闻、所感所闻,留给后人细细品味、深思。
《舞乐百戏》堪称汉代壁画的代表作之一。 图为墓主与宾客饮酒观赏音乐、舞蹈、娱乐的情景。 表演场地中央有一面鼓,两侧各一人击鼓,左侧有乐队伴奏。 农丸表演者轻松地同时投掷五枚弹丸; 飞剑者跳跃,将剑抛向空中; 舞轮者站在鼓上,将轮子抛向空中。 倒立表演者倒立在四折桌上。 孩子们的技艺是最精彩的表演。 一个人仰面躺着,手里拿着一棵樟树。 樟脑头上放置横杆。 中间一人骑乘,横杆两侧各一人,倒挂。 画面上半部分,一男一女手持丝带正在跳舞。 表演者都赤裸上身,扎发髻,肩上、手臂上系着红丝带,动作优美、矫健。
林格尔汉墓壁画
《舞乐百戏》的构图采用列表的形式,体现了早期中国绘画的理念。 人物构图位置以鼓为中心布置,将观者置于上角,其余大面积用来描绘场中翩翩起舞的人,只描述意义,不雕琢。 画作色彩鲜艳,以红色为主,间有黑色、棕色,流露出一种天真单纯的气质,表现了作者天真的艺术思维和娴熟的绘画技巧。
《汉代使节护卫乌桓校尉出行图》最突出的就是墓室前室壁画中的出行图。 六位官员的出行场景既独立又连续,从而将数百名骑马者和数十辆车辆融为一体。 内容融合成一幅壮丽的图画。 图中百余匹骏马,动感十足,栩栩如生,风格各异。 骑马的马敏捷,赶车的马因挽具的负担而平稳,并排赶的马步伐整齐,猎场的马跳跃奔腾。 画面内容排列顺序、疏密清晰。 人马虽多,但并不显得杂乱,给人一种威严、宏伟的清晰印象。
《过居庸关》描绘了墓主经过居庸关来到草原的情景。 山谷中的桥梁代表居庸关。 加之线条简洁、准确、富有想象力,造就了这幅宏大而富有表现力的画作。
古墓中100多平方米的壁画展现了1800年前汉代画家令人敬佩的艺术才华。 他们的构图功底很高,画风粗犷、古朴、粗犷,既写实又写意。 人物的身份、姿势、表情都被刻画得生动细致。 马的造型刚劲有力,特别是头、颈和蹄足,使人感到有很强的弹性,踢时发出声音。 其瞬间的动态表现尤其令人印象深刻,为整组壁画营造出热烈而紧张的氛围。 壁画规模宏大,形式简洁,充分凸显了汉代艺术“深邃雄伟”的风格。
走出黑暗的古墓,心里还是有很多的想法。 丰富生动的塞外风俗画还留在我的脑海里,等待着回来的路上慢慢品味。 回头望去,阳光如尘埃般倾泻在坟墓的出口处。 天空蔚蓝,空气清新,和林格尔、呼和浩特、内蒙古仍然是北方少数民族的家园,这里的文化和风景依然保留着独特的魅力。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