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600多年来无人敢盗朱元璋陵和明孝陵? 难道真的是因为他杀气太大了?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平民皇帝朱元璋在应天宫(今南京故宫)病逝,享年71岁。
朱元璋临终前留下了遗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皇位属于皇孙朱允炆(皇孙朱允炆仁慈孝友,天下在家,登基正宜。海内外文武百官齐心协力协助)政府保护我们人民的安全);
第二:丧葬要简朴,不宜隆重(丧礼不可用金玉,不宜为孝陵山河而改,天下臣民皆为三哭)天然后投降,所以没有必要结婚);
第三:诸侯国王不需要回京(国王在国内时是不允许回京的)。
这三件事中,前两件事可以理解,但第三件事的原因是什么?
原来,朱元璋知道朱允炆还处于幼年时期,诸侯王各有重兵,驻守一侧。 他死后,没有人能够臣服诸侯王,所以干脆不让他们回京,免得他们逼宫夺位,天下大乱。
然而,朱元璋百般防范,却还是没有想到,他死后一年,儿子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进攻侄子建文帝,最终夺取了皇位。
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与朱元璋陵有关的轶事。备受推崇的孝陵
朱元璋死后,与他心爱的马皇后合葬于紫金山孝陵。
孝陵始建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 次年马皇后去世,葬于孝陵。 “孝”字取自马皇后的谥号“孝慈”。
此后,孝陵的修建工程就从未停止过。 直到永乐十一年(1413年),才修建了“明孝陵神功德碑”。 面积超过170万平方米。
孝陵自建成以来,一直是历代君主尊崇和祭祀的场所。 就连朱棣这个不孝子,登基前也必须到孝陵“叹息不已,悲不已”。 这样的表演也不排除作秀的可能。 元素,但朱棣对朱元璋的敬畏一定是真实的。
明代,孝陵受到后人的重视,每年有固定的三大祭、五小祭。 当国家发生重大事件时,会有专门人员前往坟墓祭奠。
清朝时期,满清皇帝并没有扰乱朱元璋在天上的精神。 康熙、乾隆皇帝还亲自到孝陵祭拜,行三跪九叩,表达了对朱元璋的尊重。
太平天国占领南京后,洪秀全也亲自前往孝陵,下跪磕头,称自己是“不肖子孙”,现在以明朝遗民的身份祭奠开国皇帝。
吊诡的是,正是因为太平天国战争,孝陵才遭受了不小的创伤。 连康熙书写的御碑都被打破了。 后来,两江总督曾国藩开始修复孝陵。 不幸的是,当时资金短缺,计划恢复。 一项估计20万两的工程,只用了740两白银就完成了。 可想而知,这个工程的质量有多么粗糙。
1912年,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瞻仰孝陵,并亲自书写奏章,大意是继承明太祖遗志,驱逐鞑靼,恢复天下。 。
从这些往事来看,小玲受到的礼遇非比寻常,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前无古人。
1961年起,孝陵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当之无愧的文化瑰宝。 六百年没人敢偷
朱元璋生前杀人无数,但入葬孝陵后,并没有受到盗墓贼或敌人的“光顾”。 这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从1997年开始,专家们通过精密磁测等高科技手段,对孝陵进行了长达六年的考古勘探。 最终确认孝陵在历史上没有被盗过,所以内部设施仍然保存完好。
对于这种情况,有人说朱元璋杀机太强,盗墓贼只能敬而远之,唯恐朱元璋报复。
这种迷信的说法当然不可信。 事实上,明孝陵没有被发掘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
一、周密的防盗措施
1、孝陵内设有鹅卵石防盗机构。 如果盗墓者挖了一个洞,鹅卵石就会从四面八方滚下来,填满洞。 盗墓者不仅无法进入,还可能被鹅卵石砸死。
2、孝陵结构极其复杂,里面蜿蜒狭窄的通道,犹如迷宫。 盗墓贼即使有幸进入,也很有可能在地宫深处迷失方向。
3、孝陵修建时,横向切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山体,修建地宫。 这使得盗墓贼无法通过从顶部或下面钻孔的方式进入地宫,只能通过唯一的墓道进入地宫。
然而,墓道被工匠用特殊方法隐藏起来。 考古人员利用精密仪器确定,它并不是在地宫的中间,而是在一侧。 没有工具帮助的盗墓贼只能梦想找到墓道。
二、历代保护
除了进入孝陵本身的难度之外,历代的保护工作也做得非常好。 明代有专门守卫陵墓的卫戍部队,人数达5000余人。
满清入国后,为了笼络汉人,清政府还积极保护明孝陵。 顺治时期,开始派专人看守孝陵,还请僧人修复外墙破损的部分。
康熙皇帝在陵前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唐宋府”四个字,也相当于一个防护标志。 无论盗墓贼多么盲目,看到这座碑,也不敢轻举妄动。
清宣统元年,清政府为了保护孝陵,立碑告诫各国游客不要在孝陵上涂鸦。
近代,孝陵是重点保护对象。 南京市文物部门投资逾300万元对部分倒塌的城墙进行修复,并开展了多项保护工程。
现在,小岭大数据监测预警平台已经上线,小岭的安全得到了充分保障。
三、特殊的地理位置
小陵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让它能够安然生存数百年。
一般来说,皇帝的陵墓都位于离他们以前的宫殿很远的地方。 例如,唐代乾陵距大明宫直线距离为73.5公里,宋代永昌陵距开封市区120多公里,孝陵距开封市区直线距离为73.5公里。明陵和明故宫。 距离仅1.3公里。
有人说,朱元璋做出这样的安排,是为了在他死后,他可以从紫金山上下来,监督他的子孙、文臣、将领是否按照他的命令行事。
当然,朱元璋的想法已无从考证,但孝陵的位置安排确实降低了不少被盗的风险。
孝陵依山而建。 修建坟墓时,横向挖洞,深入山体。 如果想要挖掘,就必须使用炸药。 孝陵距离南京城很近。 一旦惊动了当时的政府,立刻就会引来军队和守墓人的攻击,一般的盗墓贼不可能毫发无伤。
也正是因为如此,像东陵大盗孙殿英这样的疯狂盗墓贼,才不敢在孝陵占便宜。 这也是为什么孝陵的发掘痕迹很难找到的原因。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