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皇室始祖创建了近20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死后326年被尊为皇帝。
文字| 格瓦拉同志
熟悉唐朝历史的朋友都知道,唐高祖李渊称帝建国后,就认定李浩(与他的发音相同)为始祖。 唐太宗编纂的《族谱》中,甚至认定李浩为始祖。 陇西李氏排名第一,确定李、唐皇室都出自这个名门望族。 那么问题来了,李浩是谁? 他一生有哪些伟大功绩,被李唐皇室尊为始祖?
01 草根业务
李浩,字玄生,陇西县城集县人。 他自称是汉代名将李广的十六世孙。 李浩出生于公元351年,出身富裕家庭。 其曾祖父李邕、曾祖父李柔均曾任西晋郡守,祖父李严曾任黔梁侍卫将军。 只有他的父亲李昌去世早,无缘立功。 李浩生活在东晋十六国时期。 黄河以北地区屡遭匈奴、鲜卑、阶、氐、羌五胡与汉族的争夺,先后出现了十六个政权。 其中前梁、西凉、北燕属汉政府。
后人所画的西凉武昭王李浩像
据史料记载,李浩“年少好学,性情温文尔雅,器乐优美,通晓经史,尤擅文学艺术。随着年龄的增长,武艺颇为精进”。学艺,诵《孙武兵法》(见《晋书卷八十七》),是一位文静、聪明、文武双全的人物。 再加上他出身豪门,在凉州颇有威望。 邀请他到幕府任职的州县长们络绎不绝。 然而,由于凉州此时是前秦后梁统治,李浩出于仇外之心拒绝出仕,直到同为汉族的梁王段野伸出了“橄榄枝”给他。
397年,后梁建康太守(今甘肃省酒泉市)段野嫉妒吕光帝。 出于自保,他发动叛乱,建立了北凉政权。 自号凉州牧。 两年后,出任凉州刺史。 自号梁王。 为了巩固北凉的基础,段野任用了一大批汉族有权势的人和士大夫为官。 其中,孟敏被任命为沙州刺史,李浩被任命为小谷县令。 孟敏病逝后,段野在宋繇(李浩同父异母的弟弟)等人的劝说下,任命李浩为安西将军、敦煌太守,兼护西护校虎啸校尉。 。
段野对部下产生猜疑,引发连环叛乱
段野虽然是开国之君,但为人死板,喜欢猜疑属下,没有谋略和谋略。 因此,他在国内的威信很低。 有很多县长不服从他的统治,其中就包括李浩。 。 其实李浩一开始很感谢段野的支持。 他把敦煌县管理得井然有序,想表达自己的忠诚。 然而段野却听信了谄媚大臣索嗣的谗言,试图让他取代李浩。 虽然事情半途而废,但李浩和段野的关系却破裂了。
公元400年,北凉金昌太守唐尧嫉妒段野,愤怒反叛。 他向敦煌、酒泉、金昌、凉兴、建康、祁连等六县发出公告,提议选举。 李浩为冠军将军、沙州刺史、梁公、敦煌太守。 当时敦煌是李浩的地盘,他的意见可想而知。 其他五位太守也因为早就不喜欢段野,所以也同意了唐耀的建议。 由此,北凉的大部分领土被瓜分,一个新的国家即将出现。
西凉全盛时期地图
不久,李浩收到六郡刺史呈上的劝表,便故作谦卑,随后在敦煌自立为王,史称西凉政权。 即位大典上,李浩宣布大赦境内,封为庚子皇帝。 又尊其祖父李严为梁靖公,尊其父李昌为梁建公。 当时,整个凉州分为三部分:以古臧(今武威市凉州区)为都城的后凉,以张掖为都城的北凉,以敦煌为都城的西凉。 这三个王国彼此交战。 ,很少有平静的日子。
02 文武
西凉国建国之初,根基不稳。 对外,有后梁、北梁、柔然、吐谷浑等地骚扰。 对内,西域各国也有或明或暗的抵制。 加之各种灾难不断,稍有不慎就会国家灭亡。 对此,李浩坚持“先调和外国势力,再解决内政”的方针。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派宋尧攻打玉门关以西的诸城。 所有不断发号施令的外国,都被他安抚了。 紧接着,李浩派遣使者分别向后秦和东晋进贡,试图利用列强的力量牵制周围的敌国,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句曲蒙逊一生与西凉为敌
李浩称王次年(401年),北凉将领巨渠蒙逊杀了段野,随即称王。 句曲蒙逊即位后,发起进攻西凉,企图恢复段野初年所拥有的领土。 结果,他在安密城被李浩指挥的军队惨败。 北凉虽然战败,但其实力依然存在,对西凉依然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李浩于405年迁都酒泉,以对付北凉。 果然,直到李浩病逝,北凉再也不敢侵犯西凉了。
平息了内部叛乱,击败了强敌北凉后,西凉迎来了长达十几年的和平时期,这非常有利于西凉的内政建设。 鉴于此,李浩及时推出了“停兵、停兵、务农养民”的政策。 他用各种优惠措施鼓励战争难民返乡从事农业,派出大批军队到玉门关、阳关等地务农,耕种了大片土地。 粮食被用作东征的资金。 这几年,被战争破坏的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西凉国力大增。
敦煌古城三维复原图
在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同时,李浩还放开声音,倡导以人才为本,积极兴办学校,振兴文化教育,致力于把西凉建设成为文明国家。 在李浩的统治下,中原名士纷纷西来,使得一大批文人墨客聚集在西凉,如阚鹏、刘病等人。 当时,敦煌文化蓬勃发展,成为中国西部边疆汉文化和儒家思想的传播中心,为汉文化的保存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一切都离不开李浩。
03 唐祖
西凉在李浩的治理下达到了顶峰。 仅从领土面积来看,除了凉州西北地区外,还包括西域诸国,面积约185万平方公里。 然而,多年的辛苦工作严重损害了李浩的健康。 到了东晋义熙十三年(417年)正月,他的病情已经严重到卧床不起。 李浩深感时日不多,便将宋繇召至床边,将军国大事交给他,并嘱咐他全力辅佐长子李信。 同年2月,李浩去世,享年67岁。
西凉王陵-建始陵
李浩病逝后,其子李信继位,史称西凉皇后。 李信即位后,追谥李浩为武昭王,庙号为太祖,葬于建始陵(位于今酒泉市苏州区西15里)。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西凉是汉族创建的政权。 李浩父子虽然没有称王称帝,并自称臣子东晋、后秦、刘宋,但他们仍然有自己的年号和官制,国君也用“皇帝”二字。旅行时。 仪仗队,所以实际上它还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作为西凉第二代王,李信虽然年纪很小,但内心却雄心勃勃。 他一直盘算着消灭身边的强敌,尽可能的扩张自己的领地。 为此,李信不听宋繇等人的劝告,于421年倾尽全国之力攻打北凉,却中了句曲蒙逊诱敌深入的诡计,兵败被杀于怀城。 。 李信被杀后,句曲蒙逊率军攻打酒泉,很快攻克酒泉,俘虏了包括尹太后在内的大部分皇室成员。 随着酒泉的陷落,建国仅21年的西凉也随之灭亡。
唐玄宗在位时,追立李浩为皇帝。
西凉灭亡后,李浩的后裔大部分仍定居在陇西县,演化为北方著名世家——陇西李氏,他的恩德将被后人永远铭记。 北凉灭亡后,陇西李氏部分人在北魏为官,迁居关东。 他们的后裔包括唐朝开国皇帝李渊,李浩被李唐皇室明确认定为始祖(详见《旧唐书卷一》)。 天宝二年(743年),唐玄宗李隆基尊祖李灏,有意追封他为兴圣帝。
参考书目
房玄龄(唐):《晋书》,中华书局1974年出版。
刘裕、赵英(后晋):《旧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欧阳修(北宋):《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年版。
崔洪(北魏):《春秋十六国》,商务印书馆,1937年版。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